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9-06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学设计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
【文化理解与传承】
      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甘于奉献、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精神品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掌握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区别,理解报道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事件通讯的写作思路,领悟报道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历经磨难。可是,我们从来不向困难低头,反而在磨难中不断成长,从磨难中不断奋起。同学们应该不会忘记2020年那场全民参与的中国抗疫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抗疫,勇敢对抗病魔,终在短短的4个多月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去重温那一段恢弘壮丽的历史。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二、回顾历史,创设情境
    2020年4月4日5时54分,天安门广场,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升至顶端,国歌结束后又缓缓降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用最庄严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重。
人民日报 2020年5月11日 第六版刊发《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三、读课文,理思路
任务一:请仔细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挖掘典型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意义。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概述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我们挺过来了
用大量数据直观展现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人民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贡献。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主题灯光秀表达谢意;武汉保卫战动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呈现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的剪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当代国人
优秀精神品质。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诠释党中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担起民族未来。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
强调科学防治的重要性,肯定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知识得以普及,人们生活习惯得以改变,科学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抗议经验教训,提出改变的方向与措施。
为战胜疫情,实现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指明道路。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形势,总结中国为全球疫苗做出的贡献。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描绘新冠疫情中逐步恢复的中国途径,回望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磨难历史,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能在百年磨难的历史中不断前行,
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不断奋斗的力量。
文章思路结构
文章属于纵横交错式的复式结构。
 
小结:本文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全面、立体地报道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
四、析技巧,明情感
任务二: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还使用了一些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请分组按章节找出这些句子,用批注的形式赏析这些句子的使用效果。
示例: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批注: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选重点句子师生一起赏析。
1、“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2、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批注: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3、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批注:采用格言式的句子,对疫情给予中国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与提炼,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4、“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批注: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5、“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批注: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小结: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回顾与总结、叙事与思考融为一体;采用概括式叙述的方式,夹杂运用了大量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议论抒情。文章语言典雅厚重,不仅热情讴歌了面对疫情时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责任,更肯定和赞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疫的精神。全文视野宏阔、思辨深刻。
五、细辨别,明差异
任务三:比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以这两篇文章为例概括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六、作业
2021年,德尔塔病毒席卷全国,感染者数量短时间内急剧攀升,感染范围不断扩大。危急关头,政府紧急采取措施隔离病患,积极救治。在医务人员和基层社区领导干部的日夜高强度工作下,疫情得以控制。正是这些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才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请以《2021年     (某地)抗疫记》为题写一篇事件通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pptx课件(16页)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说课稿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3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pptx课件(31页)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学设计2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