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 >>
《剧作家与戏剧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1-06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剧作家与戏剧性
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 :“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有戏”或“没戏”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常用标准。可是,究竟什么是“戏”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 剧作者该如何对待“戏剧性”呢?
②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首经对“戏剧性”一词进行了探讨,他说。“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这个词的意思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定义才合乎‘戏剧性’,而第三个则应该是“剧场性’。同时,第一个定义太抽象,可以不用。那么‘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
剧作家究竞靠什么“产生感情反应”? 为了得到观众的“感情反应,剧作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剧作家同小说家,抒情诗人都要使读者,观众“产生感情反应”,他们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
③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真正确切的定义是: 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他认为:“任何进一步限制‘戏剧性’一词含义的企图,都只不过是表现了这样一种看法-一某些表演形式将不会使观众感到兴趣,而这种看法常常会被实践所否定。”如果我们正视创作实践存在的复杂情况,就不能不承认阿契尔这种看法的合理性。假如有人认为一个剧本的某种处理方式是具有戏剧性的,就匆忙做出结论: 不这样处理就不会产生戏剧性。这种论断,十有八九要被新的创作实践所推翻,
④由此可见,对“戏剧性”一词下的定义大都过于笼统:再进一步限制这个词的含义,又难免失于武断。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尽管如此,人们却在广泛地使用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它充满了巧合,出人意料,就会有人说:“这真是戏剧性的!.”
人们在街头观看一场争吵,有人逐渐失去了兴味,又会说:“走吧,没戏了!' 甚至人们在读
小说、看电影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也会失望地说:“没戏!”至于在文学评论、电影评论
中使用“戏剧性”这一概念,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
⑤有人说,剧作家并不是先要从理论上搞清什么是“戏剧性”才去写戏。这也许是对的。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 他在写小说之前,曾经看了不少短篇小说,却没有读过一部‘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他是反对这类东西的。在戏剧领域中,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自古有之,但这类法规,对剧作家的创作实践未必有多少用处。法国著名的剧作家博马舍在为“严肃戏剧”(即“正剧”)辩护时,曾经激动地质问那些“规则”的制造者们:“规则在哪个部门的艺术里曾经产生过杰作?”戏剧历史表明,真正有成就的剧作家都是敢于突破成规、勇于创新的。
⑥但是,这也绝不是说剧作家就不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的特性,不需要去掌握有关戏剧创作特殊规律的基本原则。袁枚曾经说过:“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学和变是辩证的统一。不学,就谈不到变;不变,就难免流于食古不化
⑦艺术的特性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小说家、电影家、戏剧家以及诗人、画家等等,都要竭力使读者、观众对自己的作品“发生兴趣”、“产生感情反应”。他们要获得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深刻地理解不同艺术样式的特殊表现手段。所谓“小说味”、“电影味”、“诗味”、“戏剧性”,就是由不同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形成的。因此,要搞清“戏剧性”一词的具体含义,首先就要弄清:戏剧艺术的特殊表现手段是什么?
3. 对第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概括了上文对“ 戏剧性”概念诠释的倾向性。
B. 反映了剧作家认识“戏剧性”所遭遇的困难。
C. 表明现有对“戏剧性”的诠释都不足以参考。
D. 能引发读者对“戏剧性”概念的进一步思考。
4. 第段提出“这也绝不是说剧作家就不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的特性”的观点,并引用袁枚的话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里的引用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5. 第段画线的词语“食古不化”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6. 下列对“戏剧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能产生感情反应的艺术形式都是戏剧性的。
B. 戏剧性的处理方式总是唯一而不能替换的。
C. 懂得戏剧性是剧作家创作实践的理论前提。
D. 戏剧性由戏剧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所形成。
7.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3. C    4. 袁枚指出商汤周武王的执政与宋元的词曲创作,都是在充分学习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才有变革的,这就表明学习才能变,变才能不被过去的成果所局限,从而证明了剧作家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特性的观点。   
5. 一味学习前人的戏剧创作经验,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6. D   
7. 文章先由日常现象引出讨论对象,即戏剧性和剧作家(或引出论题:剧作家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戏剧性); 然后借助美英戏剧理论家的观点分析戏剧性的定义; 进而指出“戏剧性”定义困难和概念在日常被广泛使用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提出剧作家不必先搞清“戏剧性”再去创作; 接着补充指出剧作家研究戏剧规律也是必要的; 最后提出理解不同艺术的特性尤其戏剧艺术的特殊性对搞清“戏剧性”含义的作用。
【解析】
3. 试题分析:第④段上文谈的是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对戏剧性的定义,结合上下文可知,画线句子中“笼统”“武断”等词指出上文对“戏剧性”概念诠释的倾向性,所以A项正确;再结合下文“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可知B项正确;画线句子处于段落的开头部分,承上启下,引发了读者的进一步思考,D项正确。而C项“都不足以参考”说法过于绝对,显然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4. 试题分析:本题要理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时首先要分析袁枚的话谈的是什么内容,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然后说明作者是如何用袁枚的话来证明观点的,证明了什么观点就可以了。第⑥段引用了袁枚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两句话,第一句说的是汤武学习了尧舜的做法成就一番帝业,第二句说的是宋元词典的创作是因为学了唐诗才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也就是说无论是政界还是文化都要有学习前人的态度,从而也就证明了“这也绝不是说剧作家就不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的特性
5. 试题分析:第⑥段结尾说“不变,就难免流于食古不化”,结合上文“学和变是辩证的统一”可知,这里面的“变”指的是学习前人的优秀经验,加以变通和创新;“不变”则是指盲目继承,不知变通,不能创新。本文谈的是戏剧创作的问题,因此可知“食古不化”指是学习前人的戏剧经验拘泥于传统,不知变通。
6. 试题分析:A项,“都是戏剧性的”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可知“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是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观点,而作者说“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显然不同意这一观点。B项,“总是唯一而不能替换”不当,原文没有依据。C项,“懂得戏剧性是……创作实践的理论前提”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有人说,剧作家并不是先要从理论上搞清什么是戏剧性才去写戏。这也许是对的”,并且说“这类法规,对剧作家的创作实践未必有多少用处”。
7. 试题分析:本文可分为六层,第①段为第一层,由观众看戏的常见反应写起,引出论题;第②段到第③段是文章的第二层,列举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和英国的威廉.阿契尔的观点,分析戏剧性的定义;第④段到“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是第三层,指出“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第⑤段是第四层,说的是“剧作家并不是先要从理论上搞清什么是戏剧性才去写戏”;第⑥段是第五层,指出剧作家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的特性;第⑦是第六层,指出“艺术的特性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考生把上述内容梳理清楚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鲁迅的浙东脾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声音会被模仿,声纹还可靠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作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
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涌流和学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时中《人生意义何处寻》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哈金《小说中的细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文阅读之祠堂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庚《青与绿》阅读练习及答案
骆玉明《孔子赞赏的中庸》阅读练习及答案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艺术品的本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岂有哑巴缪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什么是好的童年书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智勇《史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为事件的舞蹈》阅读练习及答案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对悲剧的深沉纪念》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冰《散文的情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健《无情不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仪与国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微时代彪悍登场,无微不至还是集体迷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费孝通《系维着私人的道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浅阅读”的危险》阅读练习及答案
奥巴马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谈谈<古文观止>》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回到古代住旅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文心玩趣话“文玩”》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