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朱熹《熟读精思》预习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7-10


朱熹 熟读精思
预习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处理停顿,搞清楚句意,了解课文大意。
  2.掌握通假字:子、见,掌握一批文言实词。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文提示】
  1.本文分别选自《朱子大全》和《童蒙须知》。
   2.作者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正音释词】
  众说纷错:纷繁错杂。       
  勿取舍于其间:(jù)急速,匆忙。
  随其意之所之:到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所,所字结构。
  验其通塞:畅通和堵塞。      
  先自屈矣:自动屈服。
  互相诘难:(jié)诘问反驳。    
  理之所:稳妥。
  夺于公论:失去。         
  而无以立:不能成立。
  大率徐行却立:大致。       
  大率徐行却立:退立。
  后其节目:节骨眼。即关键处。   
  置而徐理之:姑且,暂且。
  整顿几案:(jī)桌子。       
  身体:使……端正。
  详缓看字:安详从容。       
  细分明读之:通“仔”。
  不可牵强暗记:(qiǎng)勉强。   
  只要多遍数:读出声音。
  其义自:通“现”。        
  心眼不专一:已经。
  漫浪诵读:随随便便。       
  心到最:急需,急迫。
  不到乎:难道。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译文:一般阅读书籍必须熟读,使那些文字都如同出自我的口头。
原文: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译文:接着精当思考,使那些意思都如同出自我的内心,然后可以有收获了。
原文: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译文:至于文章的意思有疑问,众人论说纷繁错杂,则也要虚心冷静思考,不要匆忙听从或抛弃这些意见。
原文: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译文:先让一种说法自成一种说法,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检验它的畅通和堵塞,那么不符合义理的论说,不用再看其它的观点就先行自动屈服了。
原文: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译文:再用众人的论说互相诘问反驳,寻求理论的稳妥,考察它的是或非,那么似是而非的论说,也将失去大家的公认而不能成立了。
原文: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译文:大致慢慢行走退后站立,处于安静观看变动,如同砍坚硬的树木,先砍它容易的部分然后砍它关键处;如同解纷乱的绳子,有不顺畅的地方暂且放着慢慢整理它。
原文:此观书之法也。
译文:这(就是)看书的方法了。
原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译文:凡是读书,必须整理安顿桌子,让它干净端正,把书籍整齐放置,使身体端正,面对书籍,安详从容地看字,仔细清楚地读书。
原文: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译文:必须字字读得响亮,不可以错一个字,不可以少一个字,不可以多一个字,不可以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
原文: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译文:只要多朗诵几遍,就会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原文: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译文:古人说,读书遍数多了,它的意思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原文: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译文:所谓读得熟练,那么不需要解释说明,自己会晓得它的意思了。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所谓心到,眼到,口到。
原文: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译文:心思不在这里,那么眼睛就不能看仔细,心思和眼睛既然不能专心一致,却只是随便朗读,一定不能记住,记忆也不能持久。
原文: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译文:三到中,心到最要紧。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心思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还会不到吗?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本课由朱熹的两段言论组成。
  第一段话,按读书过程来概括读书方法。先说熟读,次说精思,再以“虚心静虑”释疑。
  第二段话,按照读书态度来说,分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紧扣:1.主要讲读书前的准备工作。2.主要讲熟读的要求。3.主要讲“精思”。
  两段话的中心是讲“熟读精思”,内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又不重复。
  本文语言朴实,句式整齐,琅琅上口,易于诵读。
【朗读课文】
复习
【思维训练】
1.根据第一段话,说说看书遇到疑问怎么办?
( 不要急于判断,要顺着文章思路思考;不要盲从别人,要善于辨析是非得失;不要急于求成,要将不懂的方面暂且放下,慢慢领会。 )
2.第一段话,结尾的两个比喻有什么作用?
( 生动说明看书要先易后难,慢慢领会。 )
3.读书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两个方面?  
( 外部准备和思想准备。 
4.熟读有哪些要求?      
( 字字响亮;五个“不可”;多读。 )
5.“多读”有什么好处?    
(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
6.文章哪几句说到“精思”的重要性?   
(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
7.如何才能做到“精思”?   
( 精思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作者对读书有什么真知灼见?
9.文章哪些句子精当而富有哲理?请你找出来并简析。
10.作者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心到是最基本的条件,否则有口无心,一事无成。 )
【学习小结】
  熟读精思是古人读书的方法。熟读是精思的前提,精思是熟读的目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学案3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案2
《蚊子和狮子》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2
《杞人忧天》导学案
《核舟记》复习学案
《屈原》赏析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6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10
《枣儿》导学案3
《醉翁亭记》讲学稿4
《醉翁亭记》讲学稿3
《湖心亭看雪》讲学稿
《岳阳楼记》讲学稿3
《岳阳楼记》讲学稿2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11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4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导学案4
《苏武传》导学案5
《包身工》学案4
《党费》预习学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7
《龟虽寿》学案5
《庭中有奇树》导学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学案2
《熟读精思》教学设计2
《熟读精思》原文和译文
《熟读精思》ppt课件1
沪教版《熟读精思》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