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09 |
《五月的鲜花》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五月的鲜花》,请同学谈感受。李皖先生也是在读高一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那么,他当时的感受如何呢?这首歌又给他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五月的鲜花》。
二、介绍作者
李皖,祖籍安徽,196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现任《武汉晨报》常务副总编辑,高级编辑。著名音乐评论家、学者。
李皖初、高中均就读于徐州一中;1985年高考以全市文科状元、全省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2003年在英国赫尔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9年起,他历任《长江日报》记者、科教部副主任,《武汉晨报》副总编辑等职。作为第一作者,先后获得全国和省、市级新闻奖项近60个,荣获《长江日报》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200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起,他开始为《读书》“听者有心”专栏撰写音乐评论;之后又在《南方周末》、《作家》、《羊城晚报》、《新京报》等十余家报刊开辟音乐和文化评论专栏。先后出版了《回到歌唱》、《听者有心》、《倾听就是歌唱》、《李皖的耳朵》、《流行音乐的花朵》、《我听到了幸福》、《民谣流域》、《摇滚:1955-1999》等文集,199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作家。曾任第二、三、四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赛评委会主席。(《徐州一中》第191期)
三、文本研读
大家预习了以后,一定会发现课文有些地方写得特别的精彩,有些句子富有深意,有些部分写出了作者的深刻感受,有些部分令你特别感动,但可能有些句子你觉得写得很有意蕴但却感觉看不懂。那么,请大家把这些地方一一找出来,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我们一起来对这些地方进行分析,进而去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1、第二段景物描写:“竹笋拔节”“到处是阳光”。
归纳:体现了生命的律动,这就是大自然的旋律,其实也就是最美丽的音乐。
2、第二段:“长亭外……”(弘一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这里写这首《送别》有什么作用?他是怎样来写的?
归纳:写出了作者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指出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作者写的时候,把抽象的音乐感受形象化为了具体可感的“白衣裳、蓝裙子、15岁青果子般的少女”,这首歌给作者带来的印象是一种“圣洁”感。
3、第三段:“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灵魂醒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 |
| 标题: |
《五月的鲜花》教案1 |
| 文件大小: |
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