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
作者:jx2006 上传者: 日期:13-10-06 |
会员:jx2006 友情提供
云南大理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
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文献阅读中,时常遇到对词义说解表面上言之成理、而实际上又经不起推敲的“似是而非”的情形;反之,也有些说解初读起来让人觉得古奥、怪癖,而仔细琢磨却别有深意,“似非而是”。而且,二者往往同现,体现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情况,启发人们在古典文学的阅读中既要注意同一文献或同一时段相关文献的用法,即汉语词义本身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词义说解与文义、交际背景的吻合,即词义存在的实证性。而且,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的片面性,还要时时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从陆宗达先生对《左传》“败绩”一词的考证说起。
齐师败绩。(《左传•庄公十年》)
楚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年》)
一般解释“败绩”就是溃败、大败。那么,大败为什么叫“败绩”呢?《左传•庄公十一年》解释它的意义说:“凡师……大败曰败绩。”(晋)杜预注:“师徒挠败,若沮岸崩山,丧其功绩,故曰败绩。”(唐)孔颖达正义(又曰“疏”):“绩训为功,丧其功绩,故曰败绩。”杜预的注和孔颖达的疏是《左传》一书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注释,后来出版的面向高等教育的古汉语教材与面向中等教育的语文课本多从其说。而联系《左传》全书及其文献用例,陆宗达先生用实证的方法对此提出了异议,并断言这种“似是而非”的解说纯系望文生义。因为在《左传》同时代其他文献中确实存在着与“丧其功绩”无关的“败绩”的用例:
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这里的“败绩”,是指田猎时翻车,与战争无关。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坠,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 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礼记•檀弓上》)
| |
| 标题: |
云南省大理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21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jx2006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