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铭·说·志》教学设计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8-11 |
二○ 记•铭•说•志四篇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一)《小石潭记》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也是唐代以来山水游记中的名篇,本篇以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的清澈空无和游鱼的活泼生趣,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幽愤心情。
全文分五段。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的景物。文章一开始先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悦耳动听的泉水声,正因此吸引了读者寻声而往,使作者游兴大增,接着有“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看见“水尤清冽”作者心里增添了一层喜悦。接着写出小石潭的结构特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一句既说明了此潭命名的由来,也说明了潭水清澈的原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句描绘景物,分别从颜色、样貌、动态等等角度体现景物的生动形象,绚烂多姿,妙趣横生。第二段主要描写潭中游鱼。犹如特写镜头,尽显游鱼之态,先写了鱼之静,后补以动,动静相生,惟妙惟肖。其中“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最能衬托出水之清。“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再次体现出了作者心下之喜,这句将人、鱼并写,情味无穷。第三段写潭水的源头。写水的源流用了一系列精妙的比喻,既写出了水流之势,又描摹了溪岸的形象。第四段写作者游览的感受。“坐潭上”八句,不仅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幽深冷寂,更突出了作者触景生情产生的孤凄悲凉之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孤寂苦闷的心情,并交代了离此而去的原因,行文至此体现了作者情绪由乐转忧的变化。第五段附记同游者的姓名。
本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写自己的感受,再次突出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写优美动人之景,寄寓了作者欢快和乐之情;写清凄幽寂之景,寄托了作者悲楚忧伤之情。作者被贬到永州,内心十分痛苦,所以移情山水,正是为了排遣这悲苦和忧伤的情绪。
(二)《陋室铭》
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节操和志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铭,原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音韵谐美;篇幅短小,文辞简约,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 | |
| 标题: |
《记·铭·说·志》教学设计2 |
| 文件大小: |
3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