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 >>
刘基《尚节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刘基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7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节亭记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准备  
D. 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交往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以其有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8. 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  
译文:                                                                       
⑵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4分)  
译文:                                                                        
                                                                           
⑶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译文:                                                                  

 

答案:

5、C(备:完备、充分)  
6、B (以,都是表原因的连词“因为”,A.前句“而”表转折的连词“却”,后句“而”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C.前句“乃”,副词“才”,后句“乃”副词“却,竟然”,D.前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A (花木枝繁叶茂,不仅要有节,还需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主旨理解有误,原文无“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之意。)  
8、⑴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得分点:“或”、“比德”“惩志”)  
⑵(竹子)至于经历寒暑,遭受霜雪,但枝干、叶子没有改变,颜色青青也没有改变,像是在关键时刻不改变气节的君子一样。(得分点:“涉”“蒙”“夺”)  
⑶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得分点:反问句式、“是”、“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高考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专练(7篇)
高三古诗文阅读练习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古诗歌阅读专题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2021年浙江省各市高三二模《论语》汇编
2021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广东省各地2021年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论语》汇编
2021年北京市语文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届高三各地一模文言文阅读文本阅读汇编
2020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各区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1年北京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解题指导:内容概括分析题
2021届新高考广东省各地模拟考试文言文专题汇编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教材高考文言学考试题选编(2013-2016年4月浙江真题)
《史记》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