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鞭贾》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02


鞭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文章寓意,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

            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格,以及胸怀社稷的大胸襟。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寓意,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自读法、比较法、引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黔驴技穷”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它来自于柳宗元所写的寓言故事《黔之驴》。柳宗元善于借寓言故事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阐明深刻的道理,很有哲理意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柳宗元的寓言《鞭贾》。

【解题】

鞭贾:卖鞭子的商人。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写作背景介绍】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其贾宜五十,贾:同“价”,价格、价值。       则蹇仄而不植,植,同“直”。其节朽黑而无文,文,通“纹”,纹理。         则遬然枯,遬,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余曷不至于公卿,曷,通“何”,为什么。

二,翻译以下句子,辨析加点词在独特语言环境下的特殊含义:

(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握,动词用为名词,“握柄、

把柄”。

(2)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判断句。栀,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栀子染”;蜡: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蜡打出来”。

(3)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后来出去东郊,在长乐坂下拥挤争道,马匹互相踢踏,于是狠很地打了马一鞭子,鞭子就断成了五六节。省略句 + 倒装句:争道(于)长乐坂下 = (于)长乐坂下争道。五六:数词活用为名词,“五六节” 。

【内容解析】

1、复述第一段的故事情节,说说文中鞭子从外表、效用、质地方面来看有什么特点?

明确:故事情节,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外表。首,拳蹙而不遂。握,蹇仄而不植。行水,一去一来不相承。节,朽黑而无文。举之,翲然若挥虚。色泽,黄而泽。效用,“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质地:“其内空空然”、“其理若粪壤”。

小结:(1)这是一条没有多大用处的鞭子,是华而不实的鞭子,显而易见,鞭子不值五万元。(2)富者子知道真相,但是他却执迷不悟,结果只能是击马而折,坠地而伤。

2、从特点与效用来看,鞭子与官员有何对应关系?

明确:(1)鞭的特点:黄而泽的外表引人注目。官员的特点: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它们都会在外美化自己。(2)鞭的使用状况:“然犹持之三年”、“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官员的工作能力:“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它们的内在都是无能无才。

3、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写作意图,(1)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买鞭之事讽刺世俗之风。(2)批判的具体内容:A.表面是讽刺了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告诫人们不要被虚伪所骗,更不要被骗后仍执迷不悟。B. 深层含义:直斥统治者(暗讽皇帝),使空无内物的小人爬上高位。写作手法:类比、比喻(隐喻)。

4、《鞭贾》先叙后议。叙述部分借助寓言、生动形象,议论部分寓意深刻、画龙点睛。本文的写作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请模仿这种文章思路,阅读以下文字材料,挖掘其寓意,续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示例:像这样在你面前触树桩而死的兔子哪会常有?我们在嘲笑这个宋国人后,别忘了告诫自己: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所以应脚踏实地,努力耕耘。就像我们的高考,不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哪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5、“文格见人格”,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

参考:敢于批判社会时弊、关心社会的精神品格。

【总结】

本文紧紧抓住鞭的质地、作用进行描绘,并使之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巧妙的隐喻关系。有力地对当时官场中言过其实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与抨击,警示朝廷要慎于用人。

作业布置:预习《兴贤》。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鞭贾》作业练习
《鞭贾》导学案
《鞭贾》ppt课件4
《鞭贾》练习题
《鞭贾》教学设计3
《鞭贾》ppt课件3
《鞭贾》课堂训练ppt课件2
《鞭贾》教案2
《鞭贾》教案及练习
《鞭贾》ppt课件1
《鞭贾》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