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草原》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1-09 |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托起草原》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核心指向:
学会以挑剔的眼光读文章
导学过程
导入语: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有一个孕育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摇篮,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她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同时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她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当代梁启超”之称得潘岳的大作《托起草原》。
一读积累
⑴作家作品(了解)
⑵个性积累与欣赏
①词语
②佳句
二读提高
关注文中的关键词
⑴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眼
“托起”
饱蘸着作者心中的激情。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爱,作者对草原文化的爱,作者对草原传统的爱都蕴含其间。在作者的心中,已经将草原高高托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托起”二字所要表达的意蕴是丰富的。在这里要托起的绝不仅仅是草原,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不懈地为社会、为人类、为生命的意义而奋斗不息。
⑵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① “特别”
引出描写的内容:草原的林;草原的歌;草原的酒;草原的花(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两大类)
②“这样的草原”
引出作者对人生顿悟的内容。
⑶文段的其它内容
本文具有意境美哲思美
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方面?
三读发现
让我们站在和作者同样的高度,以挑剔的眼光寻找本文在表达上的瑕疵。
①原句:一群群棕色的马、黑色的牛、白色的羊,如现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绿毯上的黑白珍珠……
瑕疵:“棕色的马”既不黑,也不白,不能和黑白珍珠构成比喻。
更正:把“黑白”二字改成“各色”。
②原句:你会哼着优美的民歌,你会不知不觉想起静悄悄的黎明,等待着暖融融的夕阳。
瑕疵:和“黎明”对应的应该是“朝阳”。
更正:把“夕阳”二字改成“朝阳”。
③原句: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
瑕疵:“而不会产生庸者”和前面两个“产生”的内容在结构上不对称也没有动作形象。
更正:而不会产生跪着(低头、卑躬、屈膝)的庸者
① 原句:两种文明在此进行血与火的碰撞和交融。
瑕疵:“血与火”只能修饰“碰撞”,不能修饰“交融”;或结构上不对称。
更正:两种文明在此进行血与火的碰撞和水与乳的交融。
四读表达
1.谈谈你的收获。
2.参阅相关文章:《托起草原》课文指瑕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