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小品二则之《胸中之竹》教案1
作者:郑桂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4-18


19  胸中之竹
郑燮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题跋”的特点、作用。
2、景、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目标
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体悟道理,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短文的学习,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灵感的出现或问题来临,只是一瞬,必须随机应变,不能固执成局。
教学重点  夹叙夹议,层层推进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景中含理,寓理于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关键 
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发挥想象,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艺术主张。
教学方法  启发与点拨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多媒体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养。康熙时秀才,雍正时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高其佩等人的创作思想和笔意。其画构图注重剪裁,崇尚简洁,以侧锋画兰、竹,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以画法作书、结体,行款纵横错落,整整斜斜,人称乱石铺街,自称六分半书。郑板桥工诗文,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诗能反映、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直率自然。有《郑板
桥集》行世。
三、解题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据载,有一次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非常满意,同时又觉意犹未尽,遂握笔题画,成此名文。
四、听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语速、语调。
五、疏通文意
1、解释词语
勃勃                              
                     定则         化机
2、通译全文
六、小结  这是一则题画竹的小品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做《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1、  介绍作者。
2、  解释词语。
二、新课
学生齐读后,思考:
1、作者在清秋的早晨,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再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
2、文中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的句子是那一句?
3、从凝神构思到挥笔落墨,画竹过程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1)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晨起看竹,得眼中之竹;次是画意勃勃,有绘画的欲望和思路,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笔作画,成手中之竹
2)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眼、心、手的作用,竹子发生了多次变相:由现实之象,到心中之象,再到画幅之象。在叙写中点明:胸中竹不同于眼中竹,手中竹又不同于胸中竹。表明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
3)最后总结说:意在笔先定则趣在法外化机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在这里,意在笔先是必须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之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称之为定则趣在法外是艺术创作的特有规律。这里的,指的是渗透、展现在画面中的审美情趣。趣在法外的大致意思是说,艺术创造虽有一定的理,但没有固定的法,审美情趣的有无、大小、浓淡、雅俗,不是由法框定的,全凭作者心灵的妙运,即在深切领悟创作规律后的巧妙运化,故而作者称之为化机,而化机的大小,则取决于作者的智能和才养,即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4、作者由画竹的经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则?你这样理解?
5、《胸中之竹》中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又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可是郑板桥在另一则题画中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不矛盾。胸有成竹,并不是胸有定竹。虽有成竹,也只是初步的构思,是一片朦胧不甚明晰的印象,及至下笔一画,可能又会有灵感出现或问题来临,这时必须随机应变,不能固执成局。先有成竹,后无成竹是境界的提升;后无成竹,必须从先有成竹的熟练而来。所以说都是一个道理。
6、作者在结尾说:“独画云乎哉!”看来,作者的意图并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借题发挥。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或者读书积累,说说你对郑板桥这一创作原则的理解。
三、小结   本文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1)寓理于生动的形象描绘之中。
2)将理融化在亲切微妙的情致之中。
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四、课堂练习
五、拓展延伸
郑板桥既是书画家又是文学家,《胸中之竹》就是他的题画之作。本文在章法上很有特点:先就画竹之事稍事渲染——这是本文的主体,接着以总之归纳定则化机的不同——这是就事论事,最后拓展题旨(独画云乎哉)——这是触类旁通。这样的章法对你的作文构思有何启迪?
参考答案:《胸中之竹》借画竹论艺,它的章法是写感悟类作文常用的好方法。它启迪我们写作此类文章,构思时就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一定要借其精髓、内涵;发挥一定要发己之创新见解、深刻见解或具有普遍意义的见解。                                                
六、总结
郑板桥画竹,画了一辈子,他有继承,更有创造,他勇于探索,也善于总结。他的画竹题记里面就记载了丰富的经验和精辟的见解。同时,他的画竹题记又往往是优美的小品散文,短短数语,写得那么清新自然,活泼生动,有记事,有抒情,也有议论。他的人品、画风、生活情趣、艺术主张都包含在其中,文笔简净,含意深闳。他的画竹既然早已在艺林中享有盛名,那么他的题记,也应该被我们看做是文坛上的一朵艳丽的小花。
七、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郑板桥其人其事。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眼中之竹——客观世界——形
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主观感受——灵感
手中之竹——艺术创造——神
教学后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胸中之竹》教学案
《胸中之竹》ppt课件2
《胸中之竹》导学案
《胸中之竹》练习题
《胸中之竹》ppt课件1
《胸中之竹》学案
郑燮《胸中之竹》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