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北京的春节》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09


 《北京的春节》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选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3、学习本文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 
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作者介绍 
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其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阵亡。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6年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1950年写下了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受“四人帮”迫害,8月24日投河自尽。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2)本文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 
(3)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 
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速读一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的初旬—正月十九 
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新年——元宵 
(二)研习“迎新年”这部分。 
  1、默读课文,,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这部分作者从几个层面写小年的景象的? 
提示:三个层面:一是商贩的忙碌,二是儿童们的“忙乱”,三是大人们的“紧张”。 
  3、第6段写“祭灶王”的习俗时,用的是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提示:用对比反映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反映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现实。用意在于讴歌新时代。 
4、7、8两段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两段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如何体现写作上的详略得当? 
提示: 
①以时间先后分别写了“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②第7段侧重写“忙”,第8段侧重写“热闹”。 
③详略结合,“贴对联”“扫房”“穿新衣” “吃团圆饭”等一笔带过,“备菜”则写的较为详细。 
(三)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这部分,说说这部分可分为几层? 
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2、默读第二层,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过元宵节的热闹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先将元宵节与元旦进行对比(如何对比的?),说明元宵节的独特魅力:时美,可出来踏月;景美,可出来赏灯;氛围更美,“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自由”。然后写灯,写了灯的数量多,分布广;写灯的用材、形色、种类,突出其“各形各色”。最后又写了孩子们在元宵节的快乐。 
总之,是浓墨重彩,状写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 
  3、读“闹元 
(四)研习最后一部分。 
1、齐读这一节。 
2、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和不同? 
提示: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3、作者的用意何在?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 
4、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五、归纳写作特色 
1、时间为序,条理清晰。文章整体结构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起,过小年、除夕前,再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具体的节日也是按时间顺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写“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2、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3、运用对比,凸现变化。对比大致有两类:一是春节前后的对比,二是社会新旧风俗的对比。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老舍)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写作特色:时间为序,条理清晰。   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运用对比,凸现变化。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9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8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7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6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5
《北京的春节》pptx课件(48页)
《北京的春节》基础练习及答案
《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梳理
《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题
《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2篇)
《北京的春节》思维导图(19篇)
老舍《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阅读
《北京的春节》评课稿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片段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2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藏戏》教案及练习
《北京的春节》mp3音频朗读
《北京的春节》学案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3
《北京的春节》ppt课件2
老舍《北京的春节》原文阅读
苏教版选修《北京的春节》ppt课件1
苏教版选修《北京的春节》教案2
《北京的春节》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