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风雨》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7-15


芦荻的诗《风雨》

    风中大地卷来   雨中大地卷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芦荻(原名陈培迪)的创作高峰期是1935年至1940年左右,后来主要编刊物。所以我认为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诗也写得简洁、有力,前四行节奏不错。 然而,这种直抒胸怀的战士般的诗,现在看,已经类似古董。欧洲艺术100年前进入现代主义后,中国“朦胧诗”以后,诗人们已经很少这样写了。 但是它可能仍然能激励某些人,比如黄子建先生(当然还有将此诗选入教材者等)曾满怀热情地评道:“全诗只有6行36个字,然而,其风,呼啸奔腾、摧枯拉朽;其雨,滂沱而下,变陆地为大海于一霎,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令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的感觉,我没有产生。但中间两行“郊原如海/房舍如舟”的视野与气势都不小。 从动、静关系上看,第一段两行是动,是两个“卷”;第二段是静,是两个“如”。两个比喻的画面感很强。前四行是客体,后两行转向主体。 正是这个主体“我”在结尾的出现,十分突兀,它不仅破坏了诗人在前面苦心营造的风雨如磐的大氛围,也破坏了全诗的语感与节奏。因此后两行,尤其是倒数第二行,是败笔。 

    如果后面两行改成“年轻的舵手的忧怀/匍匐在大地的海上”,会更好些?

另附别种说法: 

    读这首诗,要读出一幅画面,从对画面的呈现中体味情。当然最先一步还是要关注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 如“卷”“海”“舟”“舵手”“忧怀”等等,然后让学生想象出画面并作描绘,这幅画面首先是极有气势的自然景观,其中“卷”字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力,而“海”与“舟”之间的对比(空间、力量等方面),又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及精神冲击。这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也许会是惊恐,也许会是毫无惧意,也许会是赞叹自然神力……此一步后,就要结合“舵手”一词了,舵手之于舟的意义,自不待言,于是“我有年轻舵手的忧怀”一句,便充分体现了“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这份勇气与责任感会与学生先前的感受形成一种比照,则学生对“风雨”的情感体验自会添上一层刚性。同时,“忧怀”两字也须让学生体会。它揭示出,“我”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风雨,更是社会的、人生的风雨。 

   当然会有论者认为“我有年轻舵手的忧怀/在大地的海上”破坏了风雨如磐的氛围,在艺术上是败笔。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这里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这两句,则本诗至多是一首出色表现了自然景观的诗,可作“题画诗”来看,别无意义;而有了这两句特别是前一句,则使本诗霎时有了强烈情感,并将这种情感有力地传递给我们年轻的“舵手”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在一个地铁车站》ppt课件1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回旋舞》参考资料
《中外短诗五首》同步训练
《中外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中外短诗五首》背景资料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反思
卞之琳《断章》诗赏析
《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中外短诗五首《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站》教案及练习
《断章》教学设计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3
情感体味先于理性阐释──《中外短诗五首》备课笔记
《中外短诗五首》ppt课件1
《断章》ppt课件1
人教版新课改必修一《中外短诗五首》教案2
人教版新课改必修一《中外短诗五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