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08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 
2、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 
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 
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课时建议】 
    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1、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注释和译文(可在预习中完成)。 
(2)教师适当补充课本没有给出的注释,点出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课后第四题)。 
(3)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2、指导诵读: 
(1)老师示范背诵,明确背诵要求。 
(2)组织讨论:可以将哪些内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诵? 
(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竞赛形式当场速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深入理解,阐发内涵 
学生讨论:将本章节内容分为“察人、择友、处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观点,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节旁边写评注或随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察人(1、2、3、4、5章) 
   择友(6、7章) 
   处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发言与老师讲解应结合进行。 
老师讲解应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化——讲解焦点:多义性、联系性、丰厚性 。 
多义性:例举“久而敬之”的多义理解。 
联系性:例举“处事”章应与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联系。 
丰厚性:例举“察人”章中可补充孔子对“君子”的评判与见解。 
教学步骤三: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1、联系《论语》中其他和本课内容相关的语录,更广泛的整体理解文化内涵。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论语》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如:5•17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如何与人交往,让人“久而敬之”。 
3、联系实际,生动理解《论语》在今天的意义。用《论语》具有的警醒意义的话反思我们的言行,鞭策我们进步。如: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以此反思自己的集体生活。 
注:活动应充分体现儒家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鼓励学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论。 
(形式:分组讨论,就某一论题设正反方辩论,写小论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周而不比》学案
《周而不比》课堂实录
《周而不比》课堂练习
《周而不比》公开课ppt课件(30页)
《周而不比》复习ppt课件
《周而不比》ppt课件7
《周而不比》教学设计3
《周而不比》ppt课件6
《周而不比》ppt课件5
《周而不比》同步练习
《周而不比》教案2
《周而不比》ppt课件4
《周而不比》ppt课件3
《周而不比》知识点整理练习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课后练习
《周而不比》ppt课件2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