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祖国山川颂》教案5
作者:大江西去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2-05


作者EMAIL:honghunvren@263.net
 
《祖国山川颂》教案
溧阳市竹箦中学  洪超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 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文本研习法、讨论法、点评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
1、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语:
字音:湖泊 莽苍 广阔无垠 盎然 铿锵 汲水 涟漪 龙湫
字形:层峦叠嶂 斑斓 蹒跚 林阴道 冈峦 涯岸
词语: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
2、思考问题:
1、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2、 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3、 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的?
一、导入
 我荣幸 地从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释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  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 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三、整体感知
1 、提问: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文化背景
2、 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珠峰 高原 西双版纳 平原 黄河……
四季晨昏 家乡小溪 扬子江 黄果树瀑布
3、 提问: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
人民   文化   语言
4、把握文章的脉络
A、 一二两节与全文有何关系
总分, 概括热爱祖国的情感
B读三到二十四节,划分部分,并说说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说   细说
总说祖国的美好景色,和文化
细说四季美妙之景
C、 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D、细读最后三节,体会作者的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
5、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祖国,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域的自然特点、气候特征,还有着人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还有着传承这种文化的责任和使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祖国,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森林是她的长发,湖泊是她的眼睛,高山是她的乳房,河流是她的甘甜的乳汁。我们受到了她的哺育、滋养,明天,我们要回报我们的母亲——祖国!
四、重点研讨
1、欣赏图片,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莽苍)    的黄土高原
 (茂密)   的西双版纳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 一泻千里)  的黄河
 (浩浩荡荡) 的扬子江
( 广阔无垠  )的牧场
 小结:
“莽苍”准确地表现了高原的迷茫的特点,
“茂密”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茂盛,
“一望无际”写出了华北平原的辽阔,
“一泻千里”则写出了黄河流势的迅急,
“浩浩荡荡”强调了扬子江气势非凡,
“广阔无垠”则表现了牧场的广大无边。
作者用词精练,惜墨如金,准确地概括出了这些景色的特点。
2、四季如何改变,这样描写有何好处?
色彩的改变春,红  夏 青 秋 黄 冬 白
3、可重点分析四季景色,如可以朗读,读完请大家用四字短语概括,作者所选四季之景,看出其匠心。他所选之景是很精心的。
春:虫鸣草色,
夏:清晨汲水;
秋:红果斑叶;
冬:冰下雪莲。
4、提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场景?为什么?作出点评
(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从
修辞美,
结构美,
意韵美
等三方面中任选一方面鉴赏。
A、分析黄果树瀑布的描写,体会妙处
小结:
第31——32段:这一段写的是黄果树瀑布,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而且长短句交错,对瀑布的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既绘声又绘形且绘色,既有修辞美,又有结构美。
B、分析第35——37段:
小溪流“冲击着涯岸奔向大海”,象征了祖国的儿女在成长过程中追逐理想的过程;群山目送水波远去,写出了祖国对儿女的期待与美好祝愿;流水化作羽云了望故乡,则写出了祖国儿女对祖国的依恋。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是对主题的升华。这段话体现了文章的意韵美。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铺陈,多角度全景式的描写。在铺陈的过程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更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款款深情;时而面带微笑,时而表情凝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朗读训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仔细揣摩本段的感情基调,准确的朗读。
六、 拓展训练
1、仿造句:
仿照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的形式,为“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颜”续写后面的话
 
 
2.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①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拟人            
②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一会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冒跳起了伦巴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寻找时机,狠狠在年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棚撞翻了身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祖国山川颂》教案6
《祖国山川颂》复习ppt课件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警句
《祖国山川颂》赏析
《祖国山川颂》同步练习
《祖国山川颂》练习试卷
《祖国山川颂》练习题
《祖国山川颂》mp3音频朗读
《祖国山川颂》学案
《祖国山川颂》读后感
《祖国山川颂》导学案
《祖国山川颂》说课稿
《祖国山川颂》pptx课件9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37页)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7
《祖国山川颂》教学实录
黄药眠《祖国山川颂》原文阅读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6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5
苏教版《祖国山川颂》ppt课件(20页)
苏教必修三《祖国山川颂》《肖邦故园》课堂练习
《祖国山川颂》教案4
《祖国山川颂》教案3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3
《祖国山川颂》教案2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2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