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课文练习 >>
河大版《蟋蟀》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14


 蟋蟀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国别)昆虫学家。著有  一书。
2.有人称赞法布尔“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来描写蟋蟀。


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⑴我看见它用它那有两排锯齿的有力的后腿在(   )(蹬  踢  蹬踢  踹),把挖出的土(   )(踢  踹  蹬  蹬踢)到身后,呈一斜面。
⑵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   )(淳朴  朴实  简朴  纯洁)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   )(质朴  淳朴  朴实)欢快又是多么的和谐呀!
4.体会作者的写法:
⑴写蟋蟀的歌唱,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众多蟋蟀声音的洪亮,请写出这个比喻句。

⑵为了突出蟋蟀发声器的高级,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
⑶为了突出蟋蟀声音的亮度,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
5.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6.作者笔下的蟋蟀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一说。


第二部分:
     (一)
无论乡村或城镇,几平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究其原因,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边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隙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两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二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槽踏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时,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害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7.第二段概括介绍了麻雀的哪些特点?

8.科学家认为麻雀是“比较聪明的”,这种说法有何根据?

9.选文中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麻雀的功过?(请概括回答,每例不超过10个字)哪一个事例是从反面加以说明的?
第一例:
第二例:
反面事例:
10.从第四段内容看,麻雀应该受到保护还是捕灭,作者持什么观点?哪些话可以看出?

11.综观全文内容,“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麻雀)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一句中“消灭杂草的能手”是否多余?为什么?请阐明理由。


     (二)
     面临灾难的蚂蚁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能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却已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
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非凡表现,尤其令人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在那年洪水暴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像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了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1969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水中。但只要蚁球能靠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的蚁球。那是蚁球里层的英勇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
中国有句老话:“驼负千斤,蚁负一粒。”讲的是从自身重量来看负重的力量,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过骆驼的力量。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在了解到蚂蚁面临灾难时的无私和智勇之后,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小小的蚂蚁,能给人多少启示?
12.在科学家的两次实验中,蚁群的反应和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


13.体会“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一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15、“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其中“这些”指什么?为什么“黯然失色了”?


16、文章中表现出的蚂蚁所具有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三部分:
17.与下面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项是(  )
故乡是我脐带脱落之地,故乡是我摇篮停放之所,故乡有我童年永难磨灭的记忆,故乡有我永难忘记的亲人。我的根生在故乡,我的苗长在故乡的土壤上。  
A、故乡啊,谁没有过我这样的经历?
B、这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C、故乡啊,我怎能把你忘记?
D、故乡啊,我为你而自豪!
18.把下面五个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逻辑性强的话。
①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工作中去,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满怀信心谱写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②不要以为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天上就会掉下馅儿饼来。
③启动西部大开发必须真抓实干。
④如果不抓紧活动、规划,项目再好都等于白搭。
⑤西部大开发的启动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顺序是   。
19.把漏掉的一句补还原处。
①只有虚心的承认错误、缺点。②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③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④从而逐步掌握规律,⑤取得胜利。
为使语意连贯,句子“并且改正这些错误、缺点”应放在第     句前面。
20.仿照下面的例句造句,话题不限。
例句: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造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同步练习
《骆驼祥子》第三章练习题
《骆驼祥子》第二章练习题
《骆驼祥子》第一章练习题
《卖油翁》知识梳理练习
《谁是最可爱的人》练习
《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步练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检测练习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测试练习
《最苦与最乐》知识检测清单
《老山界》知识检测清单
《河中石兽》练习题3
《带上她的眼睛》练习题
《太空一日》练习题2
《伟大的悲剧》练习题2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2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练习题3
《一棵小桃树》练习题2
《紫藤萝瀑布》练习题2
《最苦与最乐》练习题3
《驿路梨花》练习题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3
《卖油翁》练习题2
《天上的街市》同步练习3
徐慧《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上的街市》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台阶》练习题2
《老王》练习题2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2
法布尔《蟋蟀》ppt课件2
《蟋蟀》学案2
法布尔《蟋蟀》原文阅读
《蟋蟀》学教案
法布尔《蟋蟀》ppt课件1
《蟋蟀》教学设计2
《蟋蟀》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