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月考卷
05.10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一)填空(10′)
1、夹岸数百步,中天杂树, , 。
2、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
3、 ,老大徒伤悲。
4、树树皆秋色, 。
5、《随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名句是 , 。
6、人们常喜欢用“ , ”(《爱莲说》中二名句)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二)词语填空(2′)
高屋建 世外桃 名 其实 眼花 乱
(三)加点解释(2′)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其两膝相比者
·
3、诎右臂支船
·
4、渔人甚异之
·
(四)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
A、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神舟发射基地二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五)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 (国家), (作者)的小说, 主人公为 (2分)。
(七)读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等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强烈的飓风又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等和通讯设施被一扫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印度政府正在加强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北印度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加强预报工作,以减少损失。
二、阅读(38′)
(一)马价十倍(10′)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业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xuán)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加点解释
比三旦立市 去而顾之
· ·
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
· ·
2、选出用法和意义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
A、人莫之知 B、一朝之贾
C、牡丹之爱 D、忘路之远近
3、翻译句子: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17′)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 ,而实际是指 。(2分)
2、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 ,详写了 。这样安排是为了 。(4分)
3、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请把补写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字数不少于20分)。(4分)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
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三)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11分)
1)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2)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每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 ”的杭州。
3)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4)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5)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6)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营、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7)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感到精神倦怠。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8)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蹚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9)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定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不知姓什么好。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样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撮了一顿。
10)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大概,这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11)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目标跋涉的动力。
12)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13)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
14)应该说,能在一片“绿色”中沉湎,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
15)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
16)我想对自己说的是: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须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走/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17)是的,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1、第②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2、根据文意,第⑩自然段“弄假成真”中的“假”和“真”,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假”是指
“真”是指
3、从全文的角度看,文中的“景色”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两个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A、
B、
4、根据文意,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三、作文(40分)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松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写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初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B
(五)略
(六)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七)飓风袭击印度东海岸
二、阅读
(一)1、连续 回头看 通价 于是,就
2、A
3、我有一匹骏马想把它卖掉,可是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问过我。
4、权威的重要性 或者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崇拜权威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
1、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 取之不尽,用之不谒,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倒叙 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 瞎婆婆来我家送钱
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3、只要符合瞎婆婆身份的描写句子,即可得分。
4、(1)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2)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己的表现。
5、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了一元钱的事情。
6、略
三、《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7、苏杭
8、“假”是指“心中狂喜而脸上却是一副镇定漠然的样子”。“真”是指“心中没有什么感受,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9、A优美的自然界风光 B人的事业辉煌 (表述不同,意思相同即可)
10、这些人有一种青春的活泼,有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有一种向更高目标中跋涉动力。
三、大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