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致蒋经国先生信》同步检测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9


 致蒋经国先生信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咫尺(  ) 赘言(  ) 悖谬(  ) 把晤(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同袍  海天之遥  变幻莫测  毋庸赘言
B、妥协  同捐前嫌  难辞其咎  经纬万端
C、坎坷  安居乐业  天下为公  互相监督
D、争辩  振兴中华  局势稳定  巧言令声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⑵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4.“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忠孝两全”具体指蒋经国哪两方面?(4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连云港试题)(2分)
①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
②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居所却有多     、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③学问     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④如今建国伊始,     ,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A.徜徉  精制  既然  百废俱兴  B.徘徊  精制  即使  百废待举
C.徘徊  精致  虽然  百废俱兴  D.徜徉  精致  固然  百废待举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004年兰州试题)(2分)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7.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续写一个“我喜欢”句。(2004年荆州试题)(3分)
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    ,      。
8.阅读下列简讯,请给这则简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004年连云港试题)(3分)
[本报讯]5月23日,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致信“雷锋车”组,热情支持该组发出的签名支持申请美猴王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倡议,并认真写出自己支持美猴王中吉的两大理由:“一、孙悟空为取真经,不怕千难万险,终于取胜,这是中国人的精神。我们希望中国运动员用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奥运会比赛中多得金牌。二、《西游记》和孙悟空闻名中外,在中国家喻户晓。我赞同\'雷锋车\'组的倡议,选孙悟空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第二部分:
     (一)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9.文中所希望的国共第三次合作是指什么?(3分)

10.国共前两次合作,国民党的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

11.“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12.作者劝说的语言非常巧妙,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便于对方接受,这是我们在劝说别人时值得借鉴的地方,你能举一例吗?(4分)


     (二)
    读书三境界(04长沙)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蠲ju n免:免除)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醍醐: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3.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晶”的具体含义是:(3分)
“吞”:
“啃”:
“品”:
14.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分)


15.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D、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16.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三)
     老家
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
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体会,它是一次检阅与被检阅。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亲人及乡亲们的检阅,你学习成绩优异,你赚回了很多钱,你带回去俊俏媳妇,你升了一官半职……你是乡亲们的荣耀,你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同时你也要看看老家的变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办企业产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个中专生……你也检阅老家。
无论你在外面混得多么憋气多么窝囊,回老家总有一点“荣归故里”的感觉;稍稍混得像个人样,老家的地方志肯定就把你收编了进去。即使真到了头破血流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时,老家还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
这两天给朋友打电话,发现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或准备回老家过年去了。我没老家,生于这个城市,长于这个城市,而且,我童年住过的那个街角,也恰恰就在上一年被拆除,变为立体交叉桥的一个犄角了。心里不由地羡慕人家有老家。
正在此时,一位昔日好友的母亲来电,说好友昨晚刚从南方飞回。我立即给她去电话。她的令人羡慕的职业早巳使她练就一口极标准流畅的国语,而当我在电话里很自然地用国语与她交谈时(我们在两地挂长途向来如此),她却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起方言来。我立即改口,我明白我犯了个错误,此刻她最渴望听到的是乡音。我又明白,对于她,我也是“老家”。
我和她曾共同居住过的城市,如今是她的老家而不是我的老家。
她离开了老家,这才有了老家;我没有老家,是因为我没有离开老家。
我们需要老家,因为老家是一个离开之后方才拥有的地方。老家让我们感觉自己正远走高飞,却不必害怕风筝断了线。老家让我们感觉树高千丈,又随时可以叶落归根。老家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一种挣脱又是一种牵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堵,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对于老家,我们总是既爱它又嫌它,既依恋它又不满意它,没回时远远地牵挂它,回了没几天便忍无可忍急急地离开它——急急地去续那暂时中断的一切。
借用普鲁斯特伤感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于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我们无法真正回到老家。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头的实现,只不过是匆匆地一回首罢了。
我们可以勇往直前,那样,便无暇回首,也无需回首。
17、综观全文,你认为老家的可贵之处有哪些?(4分)


18.请在第三小节两处省略号的前面各补写一个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


19.既然朋友说国语极标准流畅,而且过去习惯和我用国语对话,为什么从南方飞回后却用方言和我通电话?(3分)


20.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写了人们对老家的依恋,试举例加以分析体会。(4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青春时期。你对青春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想必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以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告诉你的老师、同学、家长,或是朋友。300字以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元旦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练习
《出师表》字词注释默写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湖心亭看雪》理解与迁移性练习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同步练习
《醉翁亭记》练习3
《岳阳楼记》基础巩固练习卷
《岳阳楼记》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3
《湖心亭看雪》对应练习
《醉翁亭记》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对应练习
《水调歌头》对应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应练习题
《行路难》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理解性默写
《定风波》理解性默写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性默写
《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2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29页)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34页)
《致蒋经国先生信》ppt课件(20页)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