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单元练习 >>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检测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3


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将下列对应项连线:(2分)
      《犟龟》 严文井 中国当代作家德
   《小溪流的歌》 漆孝诗 美国作家
    《基因畅想》 坎斯•彼勒 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米切尔•恩德 美国心外科专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i„ng龟(  ) 荒m(  ) 兴致勃勃(  ) 眺望(  ) 磨蹭(  )
3.本单元中的小乌龟和小溪流有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概括说明。(2分)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5.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3分)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
(备选词语:危害  灾难  灾害)
6.你对小乌龟的“犟”怎样评价?从小犟龟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7、小犟龟与小溪流有相同的性格,那就是 。(2分)
8、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9、根据下面规定的条件,写出对“你能帮助我解决这道难题吗?”这个问句的两种回答。(4分)
⑴谦虚者回答说:

⑵骄傲者回答说:                

第二部分:
(一)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10.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分)

11.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2分)

12.“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2分)

13.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2分)

14.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2分)


(二)
思维联想的重要性
以前,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张生和李生去京城游玩。到了京城后,张生在客店里看书,李生便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闲逛,忽然他看到路边有老妇人在卖一只玩具猫。
他好奇地走上去,那老妇人说,这只玩具猫是她们家的祖传宝物。因为家里儿子病重,无钱医治,才不得已要将此猫卖掉。李生随意的用手拿起猫,发现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然而,聪明的李生一眼便发现,那一对猫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为自己的发现狂喜不已,他问老妇人:“这只猫要卖多少钱。”
老妇人说,因为要为儿子医病,所以三两银子便卖。李生说,那么我就出一两银子买你的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认为也比较合适,就答应了,李生欣喜若狂地跑回旅店。笑着对正在埋头看书的张生说:我只花了一两银子竟然买下了两颗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议。
张生发现这两个猫眼的的确确是罕见的大珍珠,便问李生是怎么回事。李生便把他买猫眼的事情讲给他听,听见李生的话,张生眼睛亮了一下,急切地问,那位老妇人,现在在何处?
张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书,跑到街上,按照李生所讲的地址,找到了那位卖猫的老妇人。他说,我要买你这只猫。老妇人说:“猫眼已经被别人先行买去了,如果你要买,就出二两银子便可以了。”
张生付了银子,把猫买了回来。李生见后,嘲笑他道:兄弟呀,你怎么能花二两银子去买这个没眼珠的猫呢?
张生却沉默着坐下来把这只铁猫翻过来翻过去地看,最后,他向店家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刮铁猫的一个脚,当黑色脱落后,露出的是金灿灿的黄金,他高兴地大叫道:“李生兄你看,果不出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啊!”
我们可以设想,当年铸这只猫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色漆了一遍,就如同一只铁猫一般了,此时,见此情景,李生后悔不迭。
张生笑道:“你虽然能发现猫眼是珍珠的,但你却缺乏一种思绪的联想,分析和判断事情还不全面,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么,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15.将文中“狂喜不已”的“已”字与“后悔不迭”的“迭”字互换,可以吗?为什么?(2分)

16.如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2分)

17.许多寓言的结尾都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等揭示寓意的字样,如果请你给本文加一个结尾,你会怎样写?(2分)

18.假如你和你的好友就如同文中的两个年轻人一样,得到了这只镶着珍珠眼的金猫,你们将会如何处置这只金猫呢?(2分)


19.很多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哲理,请写出下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4分)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20.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来自大胆的联想,请举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2分)


(三)
别离在即
曾晓文
一片片宽大的黄叶被风驱动着,惆怅地舞蹈,把秋的颜色渲染的深了,而不绝如缕的细雨,吹奏着别离的笙箫。
别离在即。
我和几位同事围坐在一起,浅斟低诉。听不见窗外的雨声,只有心瑟瑟地冷。
平素相处,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刻骨铭心。    
其实友谊的种子早巳悄悄地植下,一旦离别,种子便骤然萌芽、生长,但心的空间太小,这份感情充盈而沉重。
此时记忆的每一扇门都被心海的风吹开,往事如昨,许多朝夕相处的细节又添了新的滋味。
记得我独自去边疆的一个县城出差,结束采访后早巳归心似箭,但因为没有买到车票,只好在县城滞留了一天。我在县城唯一的马路上来来回回地散步,心被作客他乡的愁丝缠得紧紧的,一时无法解脱。
魂不守舍地回到宾馆,正听见服务台的小姐大嚷着找北京来的客人接长途。我抓过电话,那一端远远响起了同事的声音:“你好吗?”这极普通的询问竟让我一时无言以对。
原来他们通过县政府问到了宾馆的电话,为接通这个电话他们反复拔了十几次。
我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和我讲话,问候、安慰、叮嘱,把我枯愁的心迅速滋润了,终于懂得若有一份动情的关切相伴,天涯之遥也仿佛近在咫尺。
人生有几个声气相投的同事,真是一大幸事。遭到奚落嘲笑了,互相宽解,也就倏然减轻了心灵的负荷;流泪过后会心一笑,轻轻抹去生活的枯燥和黯淡,天地也为之豁然开朗了。
当我再次回首,那些共同欢笑共同流泪的的日予就亮丽起来了。
可我是永远的漂泊者,总以为真正的生活在别处,在远方,执意地要去找寻。
我终于忍心拒绝了真情的挽留。
于是同事们为我送行。这是一场温情的辞别,如果人的心灵深处真有一块铜版,我将镌刻上这一瞬永恒的美丽。
握别时同事把理解和祝福留在我的掌心,秋风正紧,我却攥住了温暖。
21.第一节景物描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意境?(2分)

2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分)
①不绝如缕(  ):
②刻骨铭心(  ):
③声气相投(  ):
④近在咫尺(  ):
23.下列句子与“一片片宽大的黄叶被风驱动着,惆怅地舞蹈”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2分)
A、不绝如缕的细雨,吹奏着别离的笙箫。
B.此时记忆的每一扇门都被心海的风吹开。
C.心被作客他乡的愁丝缠得紧紧的,一时无法解脱。
D.秋风正紧,我却攥住了温暖。
24.“出差边疆接电话”这一事件,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它在全文中属于 ;从内容来看,反映了同事们对远在他乡的“我”的 。(2分)
25.结合“我”的职业特点来看,“我”为什么是“永远的漂泊者”?(2分)

26.最能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是(  )(2分)
A、友谊的种子早已悄悄地植下。
B.若有一份动情的关切相伴,天涯之遥也仿佛近在咫尺。
C.人生有几个声气相投的同事,真是一大幸事。
D、当我再次回首,那些共同欢笑共同流泪的日子就亮丽起来了。
27.最后一节握别时同事的理解与祝福如果用古诗来表达,哪一项不得体?(  )(1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部分:(40分)
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往往能提出新奇的见解。模仿《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大胆想象,用“假如……”为题写一篇短文。

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略 3.它们都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4.D 5.灾难、危害、灾害 6.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7、围绕“执着”填写均可 8、A 9、如:⑴谦虚者回答说:好,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我也不一定解出来。⑵骄傲者回答说:没问题,不到两分钟,我准给你解出来。 10.既写出了小溪越来越成熟,又结合了各自的特点。 11.反衬大江永不停息,矢志不移的品质。 12.大江记得它是由小溪流不停地向前奔流而形成的,所以它现在也不能停留。 13.因为大江不停地向前奔流,不让它有安身的地方。 14.略 15.不可以,“已”是停止的意思,这里表现人物欣喜的程度;“迭”是“及”的意思,这里指人物来不及后悔。且从词语搭配的习惯考虑,也不可互换,因为两词这样的搭配比较固定。 16.不好,这里对张生的神态描写正反映了张生产生了思维顿悟,而这种顿悟正是联想的结果。 17.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联想,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仪供参考) 18.可从道义、公德等方面想象。 19.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滥竽充数: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 20.如:人们由鸟类而联想到飞行装置,终于发明了飞机。可见联想在人类进步史上的重要意义。 21、伤感、伤别(意近即可) 22、略 23、A 24、插叙;关心、安慰 25、作为记者,要反映新生活,必须不停地寻找。 26、B 27、B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德化县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练习
德化县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二)
德化县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
2016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2015年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题
2014年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自测题
2013年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重点字词复习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字词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重点字词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二单元重点字词复习
2012年秋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蒸阳中学2012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基础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重点字词复习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重点字词复习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字词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重点字词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语文版七年级上单元练习(全单元)合集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鹿邑老君台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本知识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