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综合写作指导 >>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22


话题作文之布局谋篇  
一、立题
巧拟文题,一目传神--标题要抓住人。
话题作文虽然确定了话题,但在立意方面,它却是丰富多彩的。要写好作文必须首先确定新的更具体的观点,而标题就是立意的眼睛。
拟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直言明旨法  如:《诚信是治国之道》、《张开双臂、选择博爱》、《痛苦也是一种精神财富》、《苦难是福》、《拒绝谎言》等。
2、借助辞格法 如:《诚信:交往的桥梁》(比喻)《“放羊娃”说谎的代价》(借代)《言必信,信必果》、《诚信,难道也需要“出口转内销”》(引用)\《诚为立身之本,信乃成事之源》(对偶)《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化用)\《我诚信,我美丽》、《诚信风来满眼春》、《诚信,爱你没商量》(仿拟)\《妈妈,再给我一点爱》、《诚信归来吧》(呼告)《冰城留下冰冷的思考》(拈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顶真)
3、算式法  如:《勤工×高科技=致富》 《成绩≠素质》、《溺爱≠爱》(或《溺爱=害》)等。
4、提出论题法  如:《也说……》、《小议……》等。
5、提出问题法  如:《“班门弄斧”又何妨?》、《开卷一定有益吗?》等。
6、翻新词句法  如:《君子动口也动手》、《走你的路,也听别人说》等。
7、并列概念法  如《奉献与索取》、《付出与回报》等。
8、假设情景法  如:《假如……》、《倘若……》等。
9、自我矛盾法  如《“短处”恰似“长处”》、《放弃也是一种获得》等。
10、反意引申法 如:《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二、开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篇要吸引人。作文开头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让人能“一见钟情”,扣人心弦。
1、正向切题法: 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统摄全篇。
2、反向切题法: 要表达的观点与传统的一般的观点相对或相反,可以开头先“反向”肯定那些观点,再回头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我还要说“近墨者未必黑”,这主要取决于近墨者的自身素质。”
3、引言切题法: 作文开头先引用一段或一句话(名言、警句、俗语、哲言等),作为文章的论点或引出中心论点。
4、复述切题法: 先简要概括复述材料内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5、以事切题法: 在作文开头先叙述一件事――国家大事、世界要闻、凡人小事、自然现象、逸闻趣事、寓言故事等,然后根据所述之事提出论点,或从此事联想开来,引出自己的论点,或只引出论题。
6、设问切题法: 在作文开头就所要论证的观点或话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中进入话题或提出观点。
7、释义切题法: 在作文开头对有关概念的含义进行解释,在解释中提出或暗示出自己的观点,如:“机遇,顾名思义,就是指偶然遇到的机会。很多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或许也就是感叹遇不到机遇。其实何必感叹,机遇当然不可能心想事成人人遇到,否则,又何谓机遇。”
8、类比切题法: 在作文开头列出几个属性相关的观点或事物,通过类比,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要议论的话题。如:“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千片瓦就能建设起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万木成林,就能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由此我想到了要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9、悬念式开头: 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如:“小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那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的关心他……”
10、诗意式开头,也称整句式开头: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泣,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生活如书,书中的字要我们用诚信认真地去写,我们的生活要我们用诚信去呵护。
 
三、结尾
文如撞钟,余音不绝--结尾要打动人。(打动人心,发人深思)
1、画龙点睛法.  如果在文内没有明确指出观点,在结尾时,要用一句或一段简短的话明确点出文章的观点,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2、照应开头法.   文章开头提出论题或观点,中间生发开去,进行分析论证,结尾时再回到开头的话题上来。
3、请求号召法.   在前文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向人们提出某些请求或发出某种号召。
4、引言发挥法.   引用别人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或引言后再略加发挥。发挥的内容,可以是对引言的解释、分析、评价;也可以是由引言得到的启迪、鼓励、警戒;还可以根据引言发出号召,促人思考。
5、排除误解法.   有些作文,对一些传统的观点大胆提出了新见解,新看法,足以振聋发聩。但这些新看法一般只是针对某些具体情况而言,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传统观点也往往有其成立的背景。文章的论证部分阐述了新观点成熟的道理,那么结尾将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解释一下,以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总之,作文布局谋篇的方法很多,话题作文布局谋篇的方法也很多,这里谈的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一点探索主体会,谨与各位同仁切磋交流。
 
 
 
 
话题作文的应试策略和技巧
    近年来,高考材料作文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话题作文,它一般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谈化了文体要求,坚持大语文,注重开放性,倡导作文个性。  1、确立指导思想:①树立大语文观念,将作文的视野扩大到新鲜的现实生活和丰富的课外读物中去。因为直接的生活和间接的书本知识是话题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仓库。②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发展想象力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如果说学习知识就是积累“建筑材料”的话,那么发展想象力就是提高“建筑质量”。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2、抓住备考重点:①关注时代生活:话题作文限而不死,选材范围很大,从现实生活落笔,既得心应手,又内容鲜活。看’99优秀考卷:“假如有那么—天,记忆可以移植,我将移来邵云环的思绪,去那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残酷。耳边是连续不断的爆炸巨响,眼前是又一片仍然升腾着烟尘的废墟。当警报暂时解除的时候,我就要在那大使馆的二层,用586电脑敲击着义愤,传递着良知,抗击着荒谬,去迎战暴力和死亡。”将重大事件信手拈来,嵌入文章,既扣题目,又关时代。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作文的自由”。因此,关心时人时事,了解时尚时弊,寻找文题的切入点,就能驾轻就熟,巧妙为文。②博览课外读物:多读多思也能引出作文的活水,使文章新颖别致,富有个性。再看’99优秀考卷:“(桑丘呆呆地站在那里,因为他已经无法再认识这位堂了。据了解,他移植了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的记忆。)桑丘带着他的新主人,有些懊丧地回到故园。堂不再去追赶那些羊群,也没有再去傻乎乎地与大风车搏斗,而是天天思考计算机的开发。”巧借名著《堂吉诃德》的人物和情节,编述荒唐故事,大胆,奇妙,独特,富有创意。因此,读文学名著,读中外精品,读时文英华,消化吸收,巧妙嫁接,也能为我所用。③培养作文能力:话题作文着意于考查能力。作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力是核心,通过合理大胆的想象,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的文章;思辩力是关键,通过对问题的辩证思考,写出有深度有信度的文章;表现力是基础,通过准确鲜明的语言,自然贴切的技巧,恰当地表现思考和想象的内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几个小方法
话题作文指导(22页)
话题作文如何拟题
画好“凤头”——话题作文开头七法
话题作文入门讲解ppt课件
初中作文话题指引与材料精粹
话题作文话教法
话题作文写法ppt课件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立意ppt课件
话题作文快速命题ppt课件
话题作文指导ppt课件
话题作文的拟题指导
话题作文的指导--紧扣话题的方法ppt课件
怎样写话题作文(2)
“环境保护”话题作文范文(3篇)
准确审题立意,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拟题的四个“五”标准
最新十大类八十一篇话题作文经典构思示例
让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话题作文开头的方法
话题作文几种高效法
文采飞扬是语言,点子窍门不可少——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话题作文的题记用语集锦
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阳光”话题作文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例谈
话题作文练习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法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五莲县洪凝初中话题作文训练题选
话题作文写作指南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感动”话题作文教学实录
如何写比喻性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最新考题设计
话题作文等级训练
话题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话题作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话题作文审题指导精选(14篇)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训练(例文3篇)
话题作文题目汇编
话题作文训练一例
话题作文布局技巧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