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历届中考试卷 >>四川省 >>
四川省资阳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2


  四川省资阳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 
   说明:1、全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提示用楷体按原文填写。(6分)
   (1)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4)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2.理解与运用性填空。(任选两题填写)(4分)
   (1)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鲁国史官 所写的《 》 其原句是:“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句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正确对待生死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对待挫折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大多是诗人感情的抒发,志向的表达。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自己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3.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①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②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③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④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án suǒ( )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冠志》等等。⑤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 )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神不定,不能自己!
   (1)在文中空格处给加点字写出拼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2)④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将第④句中的“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将第⑤句中的“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第 ⑤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使用有误的词是“ ”,应改为“ ”。
   (4)《水浒传》是我国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精彩。请你写出《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他的性格特点。
   人物: 
   性格特点: 
   
   4.美国加州香脆苹果园突遭暴风雨袭击,90多吨苹果被暴风全部刮掉,鲜红光亮的苹果摔得遍体鳞伤。果园主人在焦虑之中却急中生智,在电视上登出了一则广告。结果果园主人不但没因暴风雨袭击遭受经济损失,而且将苹果以高出平常价格全部卖出。如果你是果园的主人,这则广告应该这样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有人对这些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出50字)(3分)
   (相关链接材料)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 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8分)
   
   (一)山 坟(19分)
   
   ①那年清明刚过,村里三十多个青壮汉子,扛斧掮锯奔往雁岭去。村里人穷极了,要砍倒雁岭上的杉林换回返销粮,可是,村主任杨老三却像黑煞神一般,横举一把寒气袭人的大弯月刀,杀气腾腾地堵在雁岭下的清水潭前。谁敢越潭上岭,他就砍下谁的脑壳!三十多个汉子都愣住了,也都气极了。但是,这伙人没谁敢伸头试刀。只有骂着杨老三的祖宗八代回村去。
   ②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安然无恙。
   ③不料到了“责任承包”的日子,全村人突然发了疯似的,都操起斧锯往雁岭奔去。他们要把雁岭八百亩杉林分光砍光吃光!可是,那杨老三却从地下冒出似的堵在清水潭前。此时的杨老三不比当年,既无村主任名分,又提不动那威震山岭的大弯月刀。面对脸色紫青眼睛血红的村民,他急得从腰背扯出砍柴刀横在自己脖子上。谁敢上岭砍树,他就敢砍下自己的头。杨老三握紧砍柴刀的手拉动一下,脖子上就显出一道血渍渗渗的红印。村民们不觉都怔住了。结果,骂娘的骂娘,跺脚的跺脚,全都气恨交加地回村去。
   ④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仍旧昂然挺拔,苍郁葱茏。
   ⑤可是这一年秋天,雁岭村决定在清水潭兴建一座水电站。解放四十多年了,雁岭村一到夜晚还是两眼黑黑。供不上电,只有永远过水碓舂米的生活。因此,村里的管事人横下一条心,不管如何困难,也得砍倒八百多亩杉林换出建造水电站的资金!但是全村人都晓得,若不先想法把杨老三这块拦路石搬开,便又会望岭兴叹,于是管事人密谋对付杨老三的法子。
   ⑥这日天一亮,村长便恭恭敬敬地把杨老三请来家中安坐,摆出酒席,与他对饮。村长道:“大叔,你是村里人人尊敬的老人,我得好好敬你几碗酒。”杨老三说:“做人就要做一个爽直,喝酒就要喝一个痛快。”村长点头:“对对对!”杨老三端碗:“喝!”喝得杨老三迷迷糊糊,村长便把杨老三扶上床,赶紧通知村民们往雁岭奔。
   ⑦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在劫难逃。
   ⑧日过中天,杨老三总算醒过来了,却被村长拉着不让出门,重摆酒宴接着喝。杨老三说:“不行不行,再喝就要醉死我这老倌子。”村长笑道:“大叔,你要真会醉死,我就给你披麻戴孝。”杨老三说:“言重了,我若伸腿,只求把我埋在雁岭上,让我永远守护着林子。”村长一怔,说:“哪里话,我祝你老人家长命百岁,喝!”喝得杨老三烂醉如泥,村长把他驮上送回家去。
   ⑨整整三天,杨老三躺在床上。三天后,他走出了门。举目发觉雁岭上面目全非,不由一怔愣住了:那样子,就如一个硬直直的木人!村长正好走来看望他,见状,连忙摇动他的身子,才把他弄“活”过来。他目光呆滞,凄惨地说:“你们这些王八蛋!你们……”话没说完,便哇的一声,张口喷出一口鲜红鲜红的血,摇摇晃晃倒在地下,两眼瞪瞪地望着雁岭离开了人世。
   ⑩村长果然依遵其言,与村人把杨老三抬上雁岭,在那面朝村子的山坡之处,为杨老三挖了一个深深的坑,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坟。杨老三躺在九泉之下了,雁岭八百多亩杉林被人砍尽斩绝,不见一丛绿色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雁岭山下的清水潭从此日见干涸起来。待到水电站一建成,那常年深不见底的清水潭竟露出潭底来了。水电站建成没有水,岂不成了一桩徒劳无益的荒唐之举!
   为此,村里人叫苦不迭,懊悔莫及。
   为此,有些村民竟心生暗鬼。怀疑这是杨老三死后作祟报复!可是他们惶恐不安起来。便纷纷拿起铲子,要把杨老三的坟墓铲平。奇怪的是当人们奔上雁岭,竟怎么也找不着杨老三的坟墓。砍得秃秃光光的雁岭,在雨水的冲刷下,到处涌起一堆堆的流土,都像是隆起不久的新坟。这些人只得作罢。
   可也奇怪,这些人回村头一望,竟又清晰地望见了雁岭之上的杨老三的坟墓。而且,他们还看到整个光秃秃的雁岭,就像偌大一座坟墓压在村子面前……
   6.乡亲们三次要砍杉树林的原因分别是:(3分)
   
   
   7.带线的几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8.当“杨老三”得知杉林被砍后,他“凄惨地说:‘你们这些王八蛋!你们……’话没说完,便哇的一声,张口喷出一口鲜红鲜红的血,摇摇晃晃倒在地下,两眼瞪瞪地望着雁岭离开了人世”。请你展开想象,用简略的文字写出此刻“杨老三”想要说的话。(不超过50字)(5分)
   
   
   
   
   9.“杨老三”奋力保护的八百亩杉木最终还是被乡亲们砍掉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分)
   
   
   
   10.说说文章最后两段留给了读者怎样的启示?(3分)
   
   
   
   11.“杨老三”所在的村饱尝了极度砍伐树木给他们带来的苦果。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拟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标语。(3分)
   
   
   
   (二)(15分 )
   
   ①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电视是一种活动图像化的教科书。从来没有一种教学活动能像电视这样,使受教育者如此自觉自愿愉快轻松地接受教育。它还具有课堂分散、授课和听课时间自由随意等诸多优点——不过这很可能是教育学家一厢情愿的说法,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这个角度看问题。谁愿意把看电视当作读书的过程呢?
   ②时下的大多数电视节目也承担不起教科书的责任。不少电视节目制作者压根儿没想过承担这样的责任。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我们的电视节目完全没有知识性内容。问题是那小小屏幕上,嘭嘭嚓嚓呼号嬉笑,使它传递的本已有限的知识信息,变得庞杂、浮泛,似有若无。
   ③退一步说,就假定电视中的知识很深刻很丰富很完美吧,因为它传达知识的方式,先天带有一种毛病,就是缺少反复阅读的功能,不便于记忆和理解,所以无法同书相提并论。
   ④书在人的知识获取途径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位置。现在的问题是,它的位置正被取代。
   ⑤鹊巢鸠占的就是电视。电视如此强大,它差不多已经搞垮了戏剧舞台而未费吹灰之力,又在大规模地蚕食电影市场。戏剧、电影和电视同属娱乐文化,此消彼长不必介意。
   ⑥需要介意的是书。电视还没能挤垮书籍市场,各地的出版社似乎都繁荣着,薄的厚的成本大套的都在出。统计资料表明,我们现在每年出的书,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多得多。但我们缺少另外一个统计资料——不必统计就可以断定,我们现在识字人的读书时间,比从前任何时候都少得多。一多一少,表明了一个时代大趋势。这不是一个好的趋势。理由很简单,就是看电视不能代替了读书,至少现在还不能。将来有可能代替了读书,可能是因特网或者信息高速公路上别的网。那也是读书,叫做上网读书,读网上书,不是上网看电视。
   ⑦真正给我们知识的还是书,只有书。
   ⑧书是不可取代的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里的学者专家,任何一位两院院士、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靠看电视看成气候的。从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⑨在电视无所不在的时代,我们还是要提倡读书。成年人职务劳形家事劳心,8小时之外,为求缓舒心神,颐养天年,不读书就不读了吧,想看电视就看去吧。问题是青少年和孩子。青少年和孩子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书是他们的宝马轻车;他们要去耕耘未来事业的处女地,书是他们的铁犁铧; 
   。他们或许会遭遇到漫天风沙四野迷雾绵绵丛林漠漠荒丘的吧,东西南北中因而变成一片浑沌,浑不知其所向或所至,那时候,书是镇定人心、指破迷津的罗盘仪,使他们处险不惊,绝境逢生。如果有一天他们因为成功而被鲜花、掌声和笑脸包围了呢?不要紧,书是清醒剂,书会告诉他们:荣誉虽令人向往,但还有比荣誉更好和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新的不停顿的事业追求。
   ⑩电视要看,不可多看;书一定要读,读得越多越好。
   12.从全文看作者要强调的观点是:(2分)
   
   
   13.第⑤段中“鹊巢鸠占”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3分)
   
   
   14.第⑥段中“一多一少,表明了一个时代大趋势”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时代大趋势”的具体内容是:(3分)
   
   
   15.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出一个能使前后自然衔接的句子。(3分)
   
   
   16.文章末段说:“电视要看,不可多看;书一定要读,读得越多越好”。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18.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19.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20.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2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22.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
   
   
   
   
   三、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50分,其中书写5分)
   
   23.(1)心愿象一粒种籽,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把你小小的心愿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阅读已经融入了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请你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在阅读中的甘苦得失,也可以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或是写你阅读的体验和认识……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 文体自选 ③ 题目自拟 ④字数不少于500 ⑤ 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内。⑥不得抄袭
   
   
   资阳市2005年初中课改毕业年级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22分)
   1.(6分,每小题1分,其中书写2分,若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该小题不得分;书写工整,美观给2分,其余酌情扣分。)⑴出淤泥而不染 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柳暗花明又一村 ⑷数风流人物
   2.(4分,每小题2分,只选填2小题,如多做,就选其中做得好的给分,若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该小题不得分。) ⑴左丘明 《左传》 再而衰,三而竭 ⑵ 对待生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待挫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7分,⑴⑵小题各2分,⑶小题1分,⑷小题2分) ⑴烦琐 méng ⑵“冠”改为“寇” “己”改为“已” ⑶将“心神不定”改为“心动神移” ⑷(2分)略。
   4.(2分)苹果!苹果!加州香脆园的苹果,香!,甜!脆!香脆园的苹果浑身疤痕,请认准“疤痕”商标!“疤痕”商标!(言之有理即可)
   5.(3分)谈到读、思、实践三方面结合的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二、(48分)
   6.第一次:砍杉树换回返销粮;第二次:“责任承包”后要砍光分光;第三次:砍杉树换回建水电站的资金。(3分,答对一处1分)
   7.构成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分)
   8.如:你们这是做孽啊!你们砍了这片林子,会遭到报应的,老天是会惩罚你们的!(5分,言之有理即可)
   9.说明了当年乡亲们因经济落后,日子贫穷而不重视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结果是越是伤害环境,越是贫穷。(2分,言之有理即可)
   10.极度的砍伐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它带给人们的必将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3分,言之有理即可)
   11.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3分,言之有理即可)
   12.电视要看不可多看;书一定要多读,读得越多越好。(2分)
   13.电视挤占了戏剧、电影等娱乐文化市场。(3分,言之有理即可)
   14.那些本该用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用来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多。(3分)
   15.例如:他们要去攀登一座座科学的峰巅,书是他们登山的手杖。(3分,结构基本相同,意义相关,前后能衔接即可)
   16.略(4分,答同意与不同意皆可,但必须言之有理。)
   17.⑴交错相通 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
   18.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2分,答对一处1分)
   19.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对一处1分)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
   21.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
   22.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
   23. (5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40—30) 二等(29-20) 三等(19-10) 四等(9—0)
   基础等级40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端正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不真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透彻 生动形象 有创新 有文采
   对事物认识较为深刻,能揭示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启发性。 能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生动,论述充分,说明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意境。 构思新巧,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用词生动,词语较丰富,能用多种修辞手法,有一定的意蕴。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5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书写5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1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资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资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2017年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资阳市中考作文《__真__》优秀范文(5篇)
2015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拐杖》(5篇)
四川省资阳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2015届初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四川省安岳县初中2015届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阳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中学初中2014届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二)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中学初中2014届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一)
2013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作文《不得不说的事》优秀范文(2篇)
资阳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资阳市中考作文《微笑》优秀范文(8篇)
2012年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优秀作文范文(11篇)
2011年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资阳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2009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训练(二)
2008年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训练
2008年资阳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型示例
资阳市雁江区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7年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资阳市200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7(语文版)
四川省资阳市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资阳市200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
2007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模拟仿真题(2)
四川省资阳市2007年中考模拟语文仿真题
2006年资阳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及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2005年初中毕业年级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