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甘露的秘密》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2


教学目标: 

  1. 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 了解科普文的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 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甘露”的历史记载。蚜虫有关知识,蚂蚁与蚜虫的共生关系。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二. 题目解说: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稀罕。而“秘密”则给“甘露”批上了神秘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事理。 

  

三. 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字音 


  

  2. 词义: 

    甘露:文中指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吉祥:是指好的运气。 

    梦寐以求:寐,睡着了。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愿望迫切。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奇怪的程度。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本文指蚂蚁排成队、忙乱的样子。 

    亲密无间( ):间,缝隙。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本文形容蚂蚁和蚜虫关系密切。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文中比喻蚂蚁背着蚜虫忙碌的样子。 

    蚕食:象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文中指蚜虫吃植物茎叶的情形。 

    饱食终日:整天只是吃饱饭不做事。文中指蚜虫依靠蚂蚁得到充足的食物,活动量很小。 

  

四. 内容讲解: 

    这篇科学小品文选取的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被提及的“甘露”作为说明对象,介绍了它的真正身份——蚜虫的排泄物,并详细地说明了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全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介绍甘露在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第4段到结尾为第二部分,以科学的眼光为甘露“解密”,揭开“神物”“圣药”的面纱。可以分两层。第(4—8)自然段为1层,进一步揭示了甘露的秘密。第(9—11)自然段,集中笔墨进一步揭示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对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着种种对甘露的错误认识和荒唐可笑的奉崇行为,文章就是以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渲染了甘露的神秘光环,为它披上神秘的面纱。)其中第1自然段说明了甘露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瑞征。第2自然段说明了甘露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被称作“天酒”、“神浆”;第3自然段介绍了汉武、乾隆等帝王筑承露盘以求上天赐露的事迹,进一步表明甘露在古人心目中神化了的地位。(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段概述,后一自然段描述两位帝王,指出他们造承露盘将永远得不到甘露,为下文揭秘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一层又分成几个部分的内容来写。其中,第4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句“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揭开了甘露的神秘面纱,(而且这个结论让人有点啼笑皆非。)总领文章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为一个层次,介绍蚜虫,详细地介绍了蚜虫的名称、种类、生活习性和危害。(语言平实、准确,用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文字言之凿凿,的确是“诚言不谬”。)第6自然段使用较为详细的方式说明了蚜虫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并科学地说明了排泄的成分,证实了其确实有营养成分。第7、8自然段从明代到现代进一步说明了蚜虫排泄物的危害,照应了前三自然段中昏庸帝王的荒唐可笑。 

    第二部分第二层(9—11自然段,集中笔墨写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分别写了蚂蚁与蚜虫形影不离、担当警卫、搬运工、保姆等。指出蚂蚁与蚜虫的生物链关系,发人深思。由于科学小品文的作用是宣传科学知识,它面向的读者群体是一般读者而非专业人士,所以语言又往往是有很强的文学色彩。(比如写蚜虫吸取植物汁液,“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蚜虫觅食的过程如画面一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小心地“刺入”,迅速的“刺进”,“不停吸取”的畅快,形象生动。)特别是写蚜虫与蚂蚁的关系,可以说观察细致入微,描写栩栩如生。“它们紧紧地跟踪在蚜虫后面,不时地用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蚜虫受到拍打,感到十分快意,便翘起屁股,随之排泄出一滴一滴的蚜蜜,使小蚂蚁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跟踪””、“拍打”、“快意”、“翘起屁股”、“痛痛快快”、“饱餐”一连串拟人化动作,何等生动!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蚂蚁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 

  

五. 难点探究: 

  1. 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和行为与甘露揭秘的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被古人视为神灵之精的甘露,居然是蚜虫排泄物,这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甘露秘密的揭示说明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经过不断探索,逐渐认识本质。蚂蚁是蚜虫的保护神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是正常生物链现象,世界上的生物都是这样环环相扣,互相依存,所以要排除蚜虫危害并不能以消灭蚂蚁为前提,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解决对人类生活有危害的问题。由此看来,科学家探索是无止境的。 

  

  2. 怎样看待蚂蚁的行为?如果要消灭害虫蚜虫是不是也要消灭蚂蚁? 

    对于世间万物的审视要依据辩证的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蚂蚁在这一方面有它坏的影响,但在其它方面,它也有它的长处。并不是说因为这一点,就要消灭蚂蚁。如果都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话,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将如何维持? 

  

六. 价值探讨: 

    古代人奉为神圣之物的甘露,不过是蚜虫的排泄之物,秘密揭穿,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这样的事实,到底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事物! 

  1. 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2. 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反对邪教。 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甘露的秘密》导学案2
《甘露的秘密》教案3
《甘露的秘密》教学反思
《甘露的秘密》ppt课件5
《甘露的秘密》学案
《甘露的秘密》ppt课件4
《甘露的秘密》ppt课件3
《甘露的秘密》ppt课件2
《甘露的秘密》同步练习
《甘露的秘密》阅读练习
《甘露的秘密》教案2
《甘露的秘密》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