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07


《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

 

师:(出示文字:沈从文——“家园”何处?)这几天我们看了沈从文先生的资料,著作,以及由他的著作改编的电影,我们应该对沈先生有一定了解了。我们先不翻书,问大家一个问题:沈从文“家”在何处啊?(点第一排第一个学生)

生:云南。

师:有一点对,但只有一点对。(点第二个)

生:湖南。

师:还是只有一点对。谁能答一个全对的。

生:四海为家。

师:这个好一点了,但还是没说到点子上。注意一下:问题上的“家园”两个字是带符号的)

生:沈从文家在心中。

师:还记不记得去年我们学苏东坡的时候,介绍过一句东坡名言。填空:————是我家。

生(齐答):此心安处是我家!

师:那么沈从文的心安于何处呢?现在我们打开书本。

(学生打开书)

师:看看注释1。大家一齐读一下。我们就从第二行“沈从文”读起。

生: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师(笑):有没有找到“家”啊?

生(齐答):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师:对了。这个说明沈从文家在哪里?

生:沈从文的家在他的作品里,在历史文物研究里。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是要从他的作品里看看沈从文的“家园”到底是怎么样的。 

师:本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有删节,删节部分在我给大家的资料第一页。现在我们快速阅读一下《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昨天看的《边城》与《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有何相似处?

(5分钟后)

师:《边城》与《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的相似处!来,每人说一个。

生:都有民歌。

生:民歌中都是情歌为主。

师:还是民歌,有没有别的。

生:跑马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

师:节日差仿,是吧,《边城》端午节的划龙舟与云南跑马节的赛马差仿。

生:好象没有了。

师:那好,我们再来看一篇文章:《湘西民族的艺术》,我们已经粗粗读过一遍了。现在再看一边。还是思考一个问题:《湘西民族的艺术》与课文有什么相似处。

(5分钟后)

生:还是民歌,还有就是民歌的种类与表达方式也很类似,

师: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生:见景生情,即物起兴,随事押韵。

师:不错。还有别的吗?

生:女孩子身上穿的服饰也类似。

师:我们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下写服饰的类似文字吧。

(一生读课文中文字,一生读《湘西民族的艺术》中有关服饰的文字)

师:很明显的类似,是吧。那么,沈从文为什么会对服饰这样感兴趣?

生:他是文物学家,服饰研究家,喜欢这些传统服饰。

师:前天我们看的有关沈从文文革遭遇的资料好象说他研究文物啊服饰啊什么的是迫于无奈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大家找一下。(停顿)有吧(学生答:“有”。)这说明他不喜欢服饰么。

生: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吧。

师:可能吧。但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

生:沈从文爱“美”、爱“文化”,在他眼里,服饰反映了“美”与“文化”。这篇文章第三节最后一句说了:它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爱美的情操,还是这个民族一种深厚悠久的文化。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节读一下。注意里面有关“美”与“文化”的字词要读重音。

生:齐读。

师:我再来补充一段文字,是前天我们看过的《从文自传》中一节,我们看看年轻时的沈从文对文物是什么态度。(出示文字)来,你来读一遍。

生(读):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分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做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这是个人的幸运。

师:非常清楚,沈从文文革中研究文物虽然是出于无奈,但他对文物其实是一直有感情的,因为这里有人类智慧的光辉,有我们的传统文化。

师:好,关于服饰,关于沈从文研究文物我们就暂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再回到老问题:还有类似点吗?我们继续寻找。

生:还有就是这两篇文章的人物很相似:都是年轻女子与老人。

师:我们来具体找一下,如何?

生:课文里面单独描写的有对歌的女子,赶马的十四五岁的女孩,一个七十多的老汉。《湘西民族的艺术》也是两个很年轻的女孩,一个七十岁的老汉,另一个也有五十多了。

师:我们再联系一下另一本书——《边城》。

生(恍然):主人公也是一老汉一少女。

师:我还可以告诉大家,沈从文有很多小说主人公也是老人、少女。现在我想问一下大家了:老人和少女对沈从文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要这样可能是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反复的写?(出示题目:说说以下这些事物的象征含义:节日;民歌;老人;少女。)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可以小组交流。

(一分钟后)

师:我们从最简单的说起吧,民歌,怎么样?

生:民歌里面有传统,是传统的象征。

生:民歌是爱情,是反抗。

师:忘了告诉大家了:在《湘西民族的艺术》里有一句话写民歌特点的话与课文中某句话几乎一模一样的,大家把它找出来,看谁动作最快!

生:在第三节第三行:不论早晚都可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师:课文里在哪儿?

生:129页最后一行:本来早晚都可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师:我们用两个字概括。

生:“美”,“情”。

师:很好,那我们清楚了,民歌在沈从文心里意味着“传统”,“美”,“情”,当然,这个“情”包括了“爱情”。别的呢,谁来说?

生:这些“节日”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所以“节日”也意味着“传统”。

师:不错,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传统。老人、少女呢?

生:老人意味着过去,也就是传统;少女代表了未来。

生:少女是“美”的象征。老人是“情”的象征。

师:少女美,这个不言自明。老人为什么是“情”呢?

生:课文132页写老人,反复用“热情”一词。第十行“充满智慧和热情”,倒数第四行“十分热情整本整本地唱下去”。

师:非常好,我想现在我们可以概括出沈从文“家园”的特点了:一个传统的,充满“美”与“情”的世界。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云南的歌会》阅读题及答案(二)
《云南的歌会》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
《云南的歌会》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题)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0页)含音频及背景音乐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35页)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6页)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4
《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获奖)
《云南的歌会》表格式教案(3课时)
《云南的歌会》教案20
《云南的歌会》教案19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36页)
《云南的歌会》教案18
《云南的歌会》导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模式操作卡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0页)2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3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4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7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17页)
《云南的歌会》校本练习
《云南的歌会》课堂教学日志
《云南的歌会》教学参考:彝族的文化艺术(图文素材)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33页)2
《云南的歌会》教案16
《云南的歌会》阅读练习(2013年东营市中考题)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14页)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3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1页)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0页)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13页)3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16页)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7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案设计思路
《云南的歌会》评课稿
《云南的歌会》课堂实录(余映潮执教)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8页)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33页)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22页)
《云南的歌会》表格式教案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2篇)
云南民歌大全
《云南的歌会》课后词语解释
《云南的歌会》ppt课件(18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6(获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